奇岩大榕樹移植全記錄

當開發遇上樹木,人類應該如何取捨?

面對一棵樹木的態度,從設計者、開發者到決策者,應該盡可能去說服、影響,無論技術再好,畢竟只要移動,必然對樹木造成一定的傷害,樹木不應該成為開發過程中的犧牲品。但若有一天,面對非移植不可的決策時,我們堅持用對樹最友善的態度,用一種將樹木傷害降到最低的技術與工法進行移植。

吊運過程僅短短五分鐘,卻歷經這幾天來最漫長的一刻。

這棵榕樹座落在北投,樹高15米,樹寬幅達20米,是一棵非常大的榕樹,已列入臺北市受保護樹木管理。曾經有伯伯告訴我們,這棵樹是在民國68年種下的,正好是他退伍的那年,當時周圍沒有馬路,旁邊全是綠油油的稻田。這位伯伯跟旁邊住了三、四十年的老居民一樣,看著這棵樹成長、茁壯,當有人向這些在地的老居民問路時,他們會說:「喔!你看到那棵大榕樹右轉就對啦!」或是在傍晚拉張涼椅,呼朋引伴的拿支涼扇,就坐在樹下閒話家常。這棵榕樹似乎已悄然無聲的,成為在地居民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
民國七零年代後期,台灣經濟起飛,都市內開始興建馬路、搭建房屋,這棵榕樹被水泥鋪面包圍、被包夾在低矮單層建物之間,但她仍舊奮力長出許多氣生根、拓展她的樹冠幅,用她逐日增加的樹木量體向這個城市證明她的存在。

隨著地權轉移,基地將蓋新建物,而這棵受保護樹已通過了臺北市文化局樹木保護委員會審核,即將被移植到基地的西南邊。當接受委託移植時,基地內許多大樹已被移走。

榕樹具有許多氣生根,若是根系生長環境不良,樹木也可以靠新生的氣生根垂到地面後,生成新的支持與吸收根系,生命力極強,但也因為根系生長能力旺盛,因此亦有另一派的人反對,害怕未來這棵樹的根系竄根、造成建築物損傷,希望將這棵大榕樹移除。

但土地擁有者仍願意保留,並且堅持用對樹木最友善的移植方式,讓這棵樹保留原始面貌,完整的移植至新址。

移植的準備工作從2014年4月開始,打除水泥鋪面,並進行第一次局部範圍斷根,根球預定大小為5米。之後間隔每3個月,於7月進行第二次局部範圍斷根,10月進行第三次斷根作業。進行三次斷根的目的,是為了盡可能養出更多鬚根與根毛,讓樹木保留完整吸收水份的能力,亦能支持樹冠的完整,不再需要大幅修剪。

2014年12月22日,準備移植這棵大榕樹。

所挖掘的根球寬度為4.6米、高度為1.8米。挖掘過程其實並不順利,這棵榕樹所在地正好為大屯火山系地質,上層土質屬於不易涵養水份的火成安山岩,因此根球不易固結;根球底部的青灰色黏土層係因長期缺氧造成。磺溪相距不遠,因此地下水位較高,開挖至地下130cm處就有地下水滲出,這種由磺溪營造出來的河流沖積層土壤結構,更增加了土球挖掘的難度。

但三次斷根的結果沒有讓我們失望。土球的四面中,僅有一面因靠近結構層而造成根系生長不發達,土球其他三面皆長出滿滿的鬚根!

定植點周邊三面皆有電線,其中一側確認是高壓電線。移植前的樹冠寬幅測量值有20米寬,移植到定點後勢必會接觸到電線,非常危險。

移植前便先將局部枝條適度修剪,預留樹冠與電線之間的空間。

樹穴整備前,地下水不斷滲出。於是採取填土15公分,另外增加排水通道,未來若地下水位過高、或大雨造成樹穴積水時,能迅速將水從樹穴內排掉。

樹穴整備後,增加底部土球固定器,未來樹木移植到定點後,可固定土球避免樹木倒伏。

這棵榕樹根球如此碩大,包裹時採用未浸過機油、可分解又透氣的麻布將根球小心翼翼的包覆起來,並用塑膠繩慢慢的編織出格網,增加支撐結構力,避免在吊運過程中崩解。

為增加根球結構穩定性,奮戰了兩天,持續抽水,盡量保持土球底部乾燥、避免崩裂。

在為這棵樹大費周章的幾天裡,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站在旁圍觀拍照,更有數不清的在地居民過來噓寒問暖。完全感受到人們對移樹成功的期待。

2014年12月25日,遠方的雪國正在慶祝聖誕節,但六點不到,工作同仁已陸續就位,繃緊神經。七點時分,狹窄的奇岩站旁佇立了一台700噸的大全吊車,格外顯得醒目。

這台大全吊車單日索費不貲,有人認為,其實吊運這棵樹僅須100噸吊車將樹吊起,放置在車上載運,再重新將樹吊起放至定點。但每次的吊起與放下,對這棵大樹而言,都是一次嚴重的傷害,只希望將吊與放的次數減到最低,也將對樹木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
經過精密計算,吊繩層層穿過根球的下方、中間與上方的樹冠,採用四點吊運的方式,另外用木板墊在根球與吊繩之間,分散吊繩對土=根球造成的垂直壓力。

第一次試吊時,我們發現這棵樹的重量幾乎快達60噸,比原先預估的45噸足足多出15噸,加上下雨,更添加了根球的重量。綿綿細雨、氣溫驟降……,

於是重新試吊,增加吊車配重及種種調整作業外,所有人員不停再三確認,樹木有否歪斜?土球是否完整?吊繩載重是否足夠?枝條是否未斷裂?人員是否淨空?一切是否準備就緒?

用最友善的工法與最好的技術,為台灣的樹木保護豎立新的里程碑

晚間八點二十五分,所有細節確認完畢,大榕樹承載著我們所有人的緊張、害怕與期待,起行!

整個吊運過程僅短短五分鐘,卻是我們這幾天來最漫長的一刻。

大榕樹安全抵達定點時,大家都鬆了一口氣,更難掩興奮之情!馬上填土、立支架,讓吊車慢慢放鬆,直確定樹木安定的坐穩在樹穴中,不再有倒下的危險,才安全撤出,當收拾完畢後,已是凌晨三點。

移植過程中,附近許多居民全程參與,一同打氣。問起這些居民感受,每個人都豎起大拇指,過程太驚心動魄,原來台灣擁有如此專業技術,也能這樣移植大樹!

這棵大榕樹以原樹型工法移植,過程雖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,但經過多年的考驗,無疑已成為受保護樹木移植的參考典範,用心善待樹木,用最友善的工法與最好的技術,也為台灣的樹木保護豎立里程碑。

error: 內容受到保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