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ome
  • 蝗災到底來不來?

蝗災到底來不來?

2020-05-15
Grasshopper (Orthoptera) macro photo

在台灣新冠病毒疫情逐漸獲得控制的時候,引起蝗災的沙漠飛蝗新聞,又悄悄的佔領了新聞版面一角?!
東非蝗災再起 規模暴增20倍 70年來最大!
到底來不來啊! 這隻蝗蟲?!
由於蝗災將造成前所未見的糧食危機,因而也弄得人心惶惶。

其實比較台灣蝗災與非洲蝗災的不同處,就知道可能性很低。

(一)臺灣蝗災規模較小
臺灣地區造成災害的蝗蟲主要為三種:東亞飛蝗(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)、條背土蝗(Nomadacris succincata)及斑角蝗(Hieroglyphus annulicornis);在其大發生時,均造成巨大蝗害。 東亞飛蝗一年能有二至三代外,其他兩種蝗蟲一年僅有一代。因此,臺灣除東亞飛蝗遷飛所造成的蝗害範圍較大之外,其餘兩種造成之蝗害均屬局部區域或僅為害少數種類植物。臺灣的蝗害較中國華北或東非大陸發生的蝗災,其規模及為害程度均較小。

(二)臺灣僅為東亞飛蝗的擴散區
造成歷史上嚴重災害的蝗蟲即為東亞飛蝗,一般又可稱之為遷移蝗或飛蝗。在臺灣因其由菲律賓遷飛來臺為害,故稱之為菲律賓蝗。東亞飛蝗分布的地區可分為:發生區、適生區及擴散區。過去東亞飛蝗遷飛來臺後,第二代即由原先的群居相轉變為散居相,到第二年就消失了。根據過去的記錄,臺灣自日治時期之後,已無東亞飛蝗的族群生存的跡象。

(三)受氣候影響極大
由於東亞飛蝗在菲律賓大發生後,才會遷飛至臺灣,此種遷飛需藉由氣流的帶動,方能渡過巴士海峽抵達臺灣,颱風過後所引發的西南氣流,常為其遷飛的帶動力。臺灣夏季的颱風所帶來的降雨及風勢,則會造成蝗蝻或卵的死亡。而且較潮濕的環境,亦有利於微生物的生存,進而使蝗蟲得病,及蝗卵孵化率低,使其數目下降。由此可知臺灣地區的蝗害與氣候有極大的關連性。

在臺灣,相較於新冠狀病毒疫情,發生蝗災的機會不高,所以請大家還是繼續戴好口罩,並保持社交距離,因為COVID-19新型冠狀病毒比蝗災更直接影響臺灣。

Leave a comment

error: 內容受到保護!